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海要闻 > 子公司新闻 > 正文

安徽矿机:“科创+人才”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2-22  点击:[]

科技创新与人才正如鸟之双翼,只有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发挥硬实力,才能练就“双剑合璧”强企之功。

近年来,开云kaiyun网站安徽矿机党委将“人才强企、科技兴企”作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的“金钥匙”,搭建平台、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科创第一动力奔流劲涌,人才第一资源逐步壮大,“科创+人才”的新动能正聚力蓄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新血液”、点燃“新引擎”。

创新驱动 筑牢科技“孵化巢”

如何引导人才和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进一步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

安徽矿机党委在改革创新中把舵领航、谋篇布局,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坚持招才引智与校企合作并举,先后与中国煤科总院、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不断织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基地。

依托平台,公司加速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加快形成集聚效应,以“创新之举”破“发展之困”,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自主研发设计的液压支架(ZFY18000/26/42D)一次性通过国家安标(中心)A类支架压架试验并取得安标证书,成功跻身于生产制造国内A类支架的企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防爆特殊型蓄电池单轨吊机车单驱牵引力为全国最大,使用成本仅为柴油机单轨吊的1/3,属新型智能环保科技型产品;TYA系列液压支架调移装置、急倾斜掩护式液压支架、永磁变频滚筒直驱带式输送机等成果入选安徽省新产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科研平台与机构建设,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不断催生科技创新转化热潮,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强健的智力支撑。”该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表示,“成立智能化管控中心,编制三期智能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5G通讯系统智能化提升、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一系列措施,实现了“产能+效率”双提升,促进企业发展积势蓄能。”

夯基垒台 涵养人才“蓄水池”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是逻辑重音所在,要让人才一心干事创业,就必须拿出实策留住人才。

安徽矿机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培训原则,找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工作突破点,聚焦选拔、培养、评价人才成长关键环节,建立导向明确、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重点破解生产、技术等领域技能技术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陆续制定出台优秀人才评选、外部人才聘用、创新创效管理、科技成果奖励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等一系列实施办法和细则,加快推动技术研发“揭榜挂帅”及“333”激励机制等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最大化发掘人才科技创新潜力和工作实力,保证人尽其才、智尽其用,涵养形成人才队伍“一池活水”。

此外,与高校深化合作,建立“四支队伍”胜任力模型,着力实施四大重点人才工程,即打造勇于竞争、专业敬业、协同作战、精诚服务的“开路先锋”市场营销队伍;敢为人先、求真务实、久久为功、集智攻关的“终极武器”技术研发队伍;独具匠心、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中坚力量”生产一线队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恪尽职守的“可靠保障”机关职能队伍,明确各支队伍的建设目标,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夯实“教学链”、搭好“实战”交流平台、建好分类“竞赛”项目矩阵等措施,助力各类人才提“素”前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和智力保障。

站在新的起点上,安徽矿机党委将坚持科技打头阵,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原创技术需求为牵引,深化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 ,以创新的“活”,激发人才的“强”,托举产业的“优”,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装上“永动机”,注入“强动能”,为实现“百年矿机,行业一流”的梦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