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矿机技术中心支架所的办公室里,一叠叠标满密集数字的设计图堆满了朱成宝的办公桌。电脑显示屏上,各类液压支架的三维立体模型在他的操作下逐渐完善并露出完美“线条”,达到技术要求。

朱成宝(左)与同事就设计的产品进行讨论
作为一名90后,2016年走出象牙塔的朱成宝来到安徽矿机,成为通用分公司一名普通的实习技术员。近三个月的“菜鸟”期结束后,他又被分配到下料分公司,开始在车间锻炼。
“职业生涯初期,我在一线岗位收获最多的就是现场经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技巧。”当谈到一年多的施工员经历时,朱成宝表示自己把基层特别是一线看做是进一步历练的平台。在下料车间,朱成宝珍惜领导交给的每项工作任务,顶着“高材生”光环的他虚心向师傅求教,力求把工作做细致并落实到位,结合大学课堂里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由于所在车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加之朱成宝优异的个人表现, 他连续两年荣获年度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干部、年度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矿机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8年9月朱成宝成为了技术中心支架所的一名设计员。“新岗位有一定的压力,但也是超越自己的动力。”带着荣誉与责任,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以及放顶煤液压支架的设计工作。其中,他在参与放顶煤过渡支架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设计出的产品最终填补了公司在放顶煤过渡支架抽拉柱式方面的空白,也为公司以后迈向高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支架设计之初,朱成宝绘制三维模型并对其加载试验进行受力分析,使设计更加贴合实际,能更好展示产品设计细节,通过对设计图纸进一步模拟完善,提前发现问题并能提前解决,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我们设计出的产品,关系到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不允许出现丝毫偏差。”朱成宝告诉记者,每次他参与设计的产品生产出来交付采煤工作面的时候,他都会来到矿井最深处,指导工人如何安装并反复检测产品的可靠性,在现场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第一时间提供整改方案。在我市矿业系统的一次安全现场会上,朱成宝发现当时井下起吊物资还是人工手动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回去后,他加班加点对操作器械进行改进,最终设计出人员可在五米安全距离外操作的风动装置。2019年,朱成宝在工作中发现,原有的矿山设备存在放顶煤过渡支架尾部漏矸问题,他利用专业特长对设备进行优化尾部结构,解决了设备支护问题,防止矸石损坏电机。
近年来,朱成宝用无数个夜以继日和默默奉献换来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他积极学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特别在电液控系统、激光熔覆防腐的设计应用方面已经开始走在行业的前列。